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E往無黔”实践支队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贵州省遵义、贵阳、黔南三地进行学习调研,实地走访红色景区和科技企业,探寻红色足迹,扩展科技视野。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遵义会议旧址是此次实践的第一站。1月14日上午,支队在遵义会议召开九十周年之际来到会议旧址,学习当年的革命事迹。1935年,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纪念馆中,支队成员先后参观会议室、作战室以及彭德怀、杨尚昆、刘少奇等先辈住处,参观专题展览,在珍贵文物和史料档案中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14日下午,支队到达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红军山是为纪念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将士而修的公墓。同学们攀登300余级台阶到达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鞠躬致敬,缅怀英烈。青山肃穆,丰碑无言。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已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激励着每一个人。
15日清晨,支队成员来到娄山关,在毛主席所作名篇《忆秦娥·娄山关》篆刻石碑前,体会主席当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
在篆刻着张爱萍将军所著《西江月·遵义大捷》的纪念碑前,临时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词云:“夺得娄山天险,直下遵义月明。鏖战竟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长征首获大胜,转战历数艰辛。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横亘。”队员们从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中汲取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支队成员走过长空桥。此桥连接大尖山、小尖山等战斗遗址。山岚浮升,山势险峻。当日遇雨,石路湿滑,行走不便。同学们愈发敬佩当年在此参加战役的红军将士们,敬佩他们面对枪林弹雨仍英勇战斗的钢铁意志。
午后下山,回望雄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1935年1月,红军曾于此激战两次,第一次战斗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第二次战斗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场大胜仗。在此,工农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迎来曙光!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驱动未来
贵州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电力资源、较多的土地储备等优势,吸引众多企业在此建造数据中心。华为全球培训中心不仅是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还是集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与企业培训服务机构于一体的华为工业园区,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普及。在这里,支队成员不仅了解华为的奋斗历史,还交流讨论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是中国电信集团两大云计算数据中心之一,支队成员在此了解到电信的发展历史,贵州电信以高效运维体系为支撑,整合大量算力资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坚实保障。在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支队成员重点参观了网络运营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成果,包括计算能力、云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了解到其依托贵州地域优势,充分发挥“网、云、数、智”等技术优势,走出一条以创新为引领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支队成员在华为全球培训中心合影留念
△支队成员在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参观
△支队成员在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参观
除此之外,贵州省也有一批本土孵化的中小企业崭露头角。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自动驾驶滑板底盘开发及制造公司,基于滑板底盘打造无人功能车、电动商用车和乘用车,目前产品进入20多个国家。支队成员参观自动驾驶滑板底盘的生产车间,观看其重点研发产品,了解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驾驶结合落地成果。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子雷管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之一,在2015年取得工信部科技成果鉴定。支队成员在此了解到电子雷管研发进程和未来发展,就技术创新如何助力传统行业展开讨论。
△支队成员在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厂参观
△支队成员在贵州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参观
仰望星空,探索未知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支队成员来到中国天眼(FAST),乘车登山,辗转4小时后,终于来到观景台最高处,俯瞰群山,直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在群山苍翠之中张开银色巨目。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口径达500米,接收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主要接收太空中的无线电信号和天体射电波段辐射。迄今为止,它已发现千余颗脉冲星,这比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下山后,支队成员前往南仁东纪念馆,认真学习南仁东学长及团队建造天眼的事迹。南仁东1993年提出把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此后他带领团队耗时十二年实地考察上百个地区,在391个备选洼地中选出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在天眼建造过程中,南仁东更是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2017年10月,在南仁东离世后不到一个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人的梦想能持续多久?久到可以穿越一生。二十二年间,跋山涉水考察选址,攻克难关精益求精。人的梦想能多辽阔?气魄可以直指苍穹。中国天眼因此在世界科技前沿傲然屹立,代替人类向宇宙中投去跨越光年的一瞥。
△支队成员在中国天眼合影留念
(因参观天眼不能携带电子设备,图为一次性胶卷相机所摄,质量较差)
△支队成员在南仁东纪念馆合影留念
结语
本次实践中,支队成员在遵义会议会址体会革命精神,在红军山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贵阳、黔南震撼于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支队全员深受教育,备受鼓舞,将在科技报国的征途上贡献青春力量,勇担时代重任,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